top of page

水族兩棲|微縮模型達人自學花5千元為魚蟹打造巨型雨林缸 20多款植物加人工水流仿真實生態環境

  • Iris LO
  • 2021年5月2日
  • 讀畢需時 3 分鐘

已更新:2023年9月4日

2021.05.02


一隻比手掌還要小的紫惡魔蟹在苔蘚上徐步橫行,牠不斷移動蟹鉗,翻找着藏在苔蘚裏的微生物。在這裏,微生物如獵物,苔蘚如草地,網紋草如大樹,惡魔蟹就如這個「雨林」的主人——這個微縮雨林,其實是呂天衡(Justinian)賦予給牠們的。


Justinian 自小已經在一個充滿着寵物的環境下成長,「小時候因為爸爸愛養魚,我就跟着養了」,結果他曾在高峰時期養了10缸魚。後來他也養過不同類型的兩棲類動物,包括雲石螈蠑、螯蝦、鮑魚等等。直至兩年前,他就開始讓10多隻惡魔蟹及水草蟹加入這個「大家庭」。


「我嘗試了4至5次,才找到一個能夠控制水流的水泵。」

Justinian 由三月就開始製作一個40x45x60(cm)的雨林缸,其實今次並非他首次製作雨林缸,但以往的雨林缸都失敗告終。「多數都是水流設計得不好。」蟹脫殼時需要在淺水區進行以繼續成長,故水流對蟹的成長環境是重要一環。Justinian 養的蟹屬於小型的兩棲類動物,太深的水位會淹死牠們,太淺的水位又未必足以讓牠們脫殼,阻礙成長。所以缸中的水位控制可謂製造雨林缸最講究的步驟。水流能否持續,水力是否適中,都須要經過精密計算及多次嘗試,「我嘗試了4至5次,才找到一個能夠控制適當水流的水泵」。


今次的雨林缸,遠望看似一個綠意盎然的微縮雨林,寵物可以隨時在缸內找到食物,自給自足,但其實細看下,你會發現缸內外都佈滿經過精心設計的裝置,維持缸內生態。缸頂裝有照明及封頂的蓋,給予植物光合作用的養份之餘,亦防止缸內生物意外爬出,箱內裝有噴淋系統,以作定時灑水之用。缸內植物包括食蟲植物、苔蘚、積水鳳梨等,都是由 Justinian 精挑細選下才安置在缸內,每一棵植物都在缸內發揮不同的作用,儼如一個雨林的生態系統般,每種生物都靠自己的能力孕育最適合自己的生存空間。


「雨林缸內始終都是有生命的植物,所以事前準備工夫要更加謹慎,必須先畫好草圖才可開始砌缸」

除了透過網上自學及到花墟請教高人外,Justinian 製作微縮模型的技術,對提升雨林缸的造景技術都有莫大的幫助。他在上年年中開始用一個透明的圓筒形食物容器,製作一個可360度觀看的模型,近乎每天都會花2至3小時製作出比例為1:150、1:87以及1:64的模型。到目前為止,他已經做了超過100個微縮模型,而在今年,他就花了大約半個月,製作出一個「微縮雨林缸」。


製造微縮模型時,Justinian需要先搭起一個用高密度發泡膠造的地台,雨林缸亦然。他須要用鑷子和防水膠水在微縮模型鋪起假草,也會用同樣的工具在缸內安置好苔蘚及植物。不過裝造雨林缸的難度,在於需要盡量避免使用過多的膠水,以免影響植物生長,Justinian 也須要外加一層植纖布及吸水石去保持植物的健康狀況。「雨林缸內始終都是有生命的植物,所以事前準備工夫要更加謹慎,必須先畫好草圖才可開始砌缸」。


但不論是微縮模型,還是雨林缸,Justinian 都近乎是夜以繼日地完成,他是一位電視台幕後人員,下班時間多為晚上九時,所以凌晨才是他埋首砌模型或雨林缸時私人時光。他有時會近乎砌到破曉時分,但對於他而言,堅持的動力其實在於興趣。「我很享受自己創作的小小世界」,這也是他可以稍為脫離急速生活的丁點時光。


除了雨林缸內的惡魔蟹外,Justinian 還選擇養體積只有手心大小的刀背蛋龜,除了他本來很喜歡比例細小的模型外,也是基於現實的考量,「體形較小的寵物才可以在寸金尺土的環境下成長」,下班後靜靜看着牠們生活,是他的一種紓壓方法,也是他致力讓寵物們生活得愜意的小天地。


後記

採訪期間,Justinian 將部份的蟹拿出來方便記者拍攝,但他指平日的他並不會特意將牠們拿出來,因為蟹喜愛匿藏在泥洞及樹隙中,他不會經常看到牠們,也不會想騷擾他們。他亦不會勉強引牠們出來,要見牠們,全靠緣份,不過他表示並不介意,「我造了一個適合的環境,牠們就應該有自己的空間」。


採訪:盧巧霖

攝影:魏名

剪接:魏名
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長洲隱世吹糖人:重繫人情的失傳糖塑

2023.5.11 長洲東邊路──一條人人捧着芒果糯米糍,大粒魚蛋汁橫飛,不時有卡車駛過的熱鬧大街中,有一間鐵皮蓋頂,鐵閘色彩繽粉,寫着「糖人」的小舖屹立於街角中。小舖雖然已開業超過10年,卻連長洲人都未必看過小店的廬山真面目,而這位神出鬼沒的店主所賣的,其實是一門碩果僅存...

 
 
 
尋覓水晶球的恬靜

2022.10.21 單輪車、扯鈴及七彩圓球都是一般人聽「雜技」就會聯想到的表演項目,任職近10年的雜技表演者曾憲洺(Navy),精通拋球、拋樽、八字環等雜耍技巧,卻始終沉醉於一個透明的雜技球。沒有色彩,沒有眼花撩亂的拋接技巧,水晶球卻散發着一種神秘的懾人魔力,深深吸引他和...

 
 
 

Comments


文章: Blog2_Post

©2021 by HK Journalist Iris LO.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.com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