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藝術人語●無師自通 日練六小時 一條黑線轉出肖像畫

  • Iris LO
  • 2021年3月19日
  • 讀畢需時 4 分鐘

已更新:2023年9月4日

2021.03.19 02:00


Alfred的第一幅線畫在2017年完成,當時他自學人像線畫(threaded portraits)已一年。畫中是Marvel英雄人物Loki的肖像,他以一條約6,000米的黑線,在一個直徑50厘米並釘有257顆釘的白色圓形畫框上,無間斷地勾勒出肖像的面部陰影,呈現獨特輪廓;隨後多位著名電影角色如哈利波特、妙麗、榮恩以及明星柯德莉夏萍等肖像,他都以一條不斷的線拉出。


Alfred和線畫的緣份早在2016年萌芽,當時他無意中看到希臘藝術家Petros Vrellis的線畫,Alfred起初以為是用筆畫出線條而成的,但細看簡介才發現誤會了,「我從小都喜愛畫畫,但從沒想過一種日常用品竟然可以在藝術上有如此大功用,那一刻對我的衝擊很大。」

後來Alfred的線畫獲國際新聞媒體Insider報道,但其實在成為線畫藝術家之前,Alfred是一位營養師。他曾在三間公司當過營養師,但都在任職一年後就離職,原因是他不滿足於該行業的前景。後來Alfred從事美容生意,不過幾年後,他又開始覺得生意運作沉悶,希望找到有挑戰性、又有自我的工作。


麻雀枱變工具 學電腦演算法

線畫並非主流藝術,所以市面並不會有工作坊或專門裝備供Alfred學習及使用,由2017年學習線畫到現在,他所用的工具都是自製的:由頭頂一個手機架改裝的線圈中拉出黑線,穿過眼前麻雀枱右邊的三顆羊眼釘,穩固線的走向,再繞過放在酒樓枱面轉盤上、有逾250顆釘的畫框打結,然後一邊快速旋轉轉盤,以一條不停不斷的線,拉出肖像的五官和神髓。


線畫其實是先經過電腦技術,加重原有圖案的黑白對比,以陰影形成圖像的輪廓,然後根據演算法計算,用線繞過畫框上的釘,以不斷重叠的直線做成陰影、曲線等效果。對營養師出身,演算法知識為「零」的Alfred,起初就要透過每日五至六小時去自學電腦知識及拉線技術。

Alfred的個人展覽剛於2月尾舉行,展覽前他就開始日以繼夜,甚至通宵趕工。在他其中一份作品快將完成、準備想拿起來看的時候,他突然聽到「啪」的一聲──木條斷裂的聲音──他眼前的畫框因為承受不到線的拉力及重量而斷裂,「那刻就知道是我太急,拉線拉得太大力,但已經補救不了。」


起初學習拉線畫時,Alfred不時會失敗,因為線畫的畫畫工具只有一條線,除了中途斷線、打死結,更會因為線的鬆緊而影響前一步拉好的輪廓,「拉了一隻眼,卻可能會令原本拉好的唇由上翹,變成向下彎,整個笑臉就會垮成哭相。」他亦曾試過在數星期完成一幅畫後,發現肖像神髓與客人提供的相片不符,「若果我當初電腦計算的工作再精準一些,就不會出現這個情況。」最後他只好跟客人坦承不能如期完成,然後自己一怒之下撕破了畫。


三年多後的今天,Alfred已能夠以線精準刻劃出肖像,但他指平面肖像畫並非他創作的終點。他的工作室除了掛有自己的平面畫,還有一個黑色高腳小櫃,上面放有一個立體黑框,勾在中間的,是一個用線拉成的立體心臟。


售價過萬 探索立體技術

「我想這一生都不會找到以線創作的極限。」Alfred在肖像畫所追求的是細緻度,但在立體裝置藝術上,他追求思想及情感的表達。他指畫家和藝術家的分別就是,畫家可以跟着一個人的肖像畫到100分相似,所有細節都一模一樣,這是技術上的高超,但藝術家的層次,技術並非首要,而是給予人的啟發、引起大家的思考及感受才是價值所在。


Alfred的黑白肖像畫以名人為先,原因是名人辨識度高;以線作畫,除了興趣,也是因為線畫在商業藝術中,競爭較小,一幅作品可售過萬元。線畫對他來說,是重要的藝術,背後的策略亦同樣重要,「對於商業化,我會很自豪地說,是必須的。」現在未完成的心臟立體裝置藝術,並不是應客人要求而做,但也是因為他有客人訂製平面肖像畫,他才有動力及空間去繼續做其他的藝術品。


Alfred首個個人畫展在3月初完結,不論是宣傳單張或是展覽現場,每一幅畫的旁邊都會標明價錢,在籌備畫展時,他也曾經為展品的價值煩惱,因為這次展品與以往他所造的黑白肖像畫面的大小及畫法不同,工序比以往的都多,價值理應比常做的直徑60厘米線畫高,但今次展品體積很少,一隻手掌就可以握起畫框。在線畫非主流而又要首次製造小型作品的情況下,他也會擔心客人認為價錢不合理。


對於定價的標準,Alfred說:「當然不會無緣無故地定出一百幾十萬……比較其他作品後,你認為這幅畫值多少錢,你自信地定出這個價錢。」他覺得網上的留言、讚好或分享都是一種支持,但若同時有人欣賞而買下他的畫,甚至有客人拍照告訴他已經將畫掛在家中,這種支持才是令他確定要繼續走下去的動力。


IG:alfredcheng_art

採訪:盧巧霖

攝影:陳湧、魏孝


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長洲隱世吹糖人:重繫人情的失傳糖塑

2023.5.11 長洲東邊路──一條人人捧着芒果糯米糍,大粒魚蛋汁橫飛,不時有卡車駛過的熱鬧大街中,有一間鐵皮蓋頂,鐵閘色彩繽粉,寫着「糖人」的小舖屹立於街角中。小舖雖然已開業超過10年,卻連長洲人都未必看過小店的廬山真面目,而這位神出鬼沒的店主所賣的,其實是一門碩果僅存...

 
 
 
尋覓水晶球的恬靜

2022.10.21 單輪車、扯鈴及七彩圓球都是一般人聽「雜技」就會聯想到的表演項目,任職近10年的雜技表演者曾憲洺(Navy),精通拋球、拋樽、八字環等雜耍技巧,卻始終沉醉於一個透明的雜技球。沒有色彩,沒有眼花撩亂的拋接技巧,水晶球卻散發着一種神秘的懾人魔力,深深吸引他和...

 
 
 

Comments


文章: Blog2_Post

©2021 by HK Journalist Iris LO.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.com

bottom of page